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本書橫跨四大知識領域,從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中探討漢字文化與藝術、歷史與思想、物理學與創意思考、自然災害與永續發展、網路民主與公共論壇等跨領域的通識課程。文中除了闡述如何設計一門好的通識課外,並附有圖表輔助,提供一般讀者或想要經營通識課程的教師參考,值得讀者研讀的通識教材。
作者介紹
通識在線雜誌社
《通識在線》提供華人社會通識教育一個溝通的平臺,內容廣博國內、外通識教育領域,見證大中華圈通識教育的歷史與改革,專家學者執筆撰稿,值得您訂閱的教育書籍
目錄
1. 洪錦淳 人與山水的對話--「自然文學」通識課程教學設計
2. 黃智明 妙趣巧施興味生--「漢字文化與藝術」課程規劃設計與實踐
3. 王美惠 「台灣古蹟巡禮」課程發想與實踐
4. 黃智信 「文物與文學」課程的設計理念與經驗分享
5. 林煒舒 「歷史與思想」課程運作模式
自然科學
1. 鄒忠毅 優遊於自然與人文之間 --「物理學與創意思考」課程的設計與實踐
2. 邱奕儒 談「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融入通識課程之設計理念
3. 江允智 「自然與環境概論」課程之設計與檢討
4. 鍾隆琛 「環境倫理學」課程之設計與檢討
5. 葉凱翔 當自然災害成了通識課程──自然災害與永續發展課程設計
社會科學
1. 王維君 樂讀經典-「音樂劇場」課程發想與實踐
2. 江維華 文化展演的「容」與「器」--「展演空間」課程教學理念與執行
3. 林子晴 帶著音樂走向人群-「世界音樂與多元文化」通識課程規劃
4. 陳閔翔 翻滾吧!民主――「網路民主與公共論壇」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
5. 黃瓊儀 通識課程教學溝通策略:以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媒體與資訊社會」為例
6. 吳文昌 「工程•倫理與社會」課程的發想與實踐
7. 王震宇 當代全球議題與國際法
8. 趙惠玲 當代公民美學素養育成:「藝術鑑賞與視覺文化」通識課程之理念與實踐
9. 徐瑋瑩 從專業到通識:「身體覺醒與開發」課程規劃與教學實作
生命科學
1. 張宏名 醫學與影像美學
序
社會創新:跨領域的對話與實踐
近幾年來,「跨領域學習」、「創新創業」已成為大學高等教育的熱門顯學,大學必須善盡社會責任、推動社會創新,亦已成為新的時代任務。其實從十年前教育部推動「優質通識教育課程計畫」開始,各大學就有一群通識熱血教師,不只有滿腔理想熱情,也有過人的實踐毅力與能力,透過一個個通識課程計畫的執行,在推動跨領域學習、社會創新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教育部今年甫推出「高教深耕計畫」,為未來五年的大學發展定調:教學創新、社會責任、公共性,這些通識熱血教師篳路藍縷的實踐經驗,值得提供給每一位大學教育工作者。本書集結了這些通識教師不安於現狀的實踐經驗,傳達的不只是教學的方法課程的設計,而是一種邁向未來的信念與豪情。
通識教育一直處在大學教育的邊緣位置,專業教育才是核心,遊走在邊緣戰鬥的通識教育,恰好是大學專業教育進行跨域整合最好的平台。「社會創新」的意涵係指能夠面對社會真實課題,重構進步的社會價值,提出解決方案,並付諸實現。然而真實的問題都是跨領域的,單一專業思維無法解決脈絡複雜的實際問題,唯有透過跨領域的對話與實踐,才能解決具體問題。
傳統的大學是以學系為教學核心,也就是學系本位;師生生活在僵固安全的學系城堡之中,難以跨越的藩籬框限了師生的勇氣和創意。然而產業需要的是跨領域人才,我們不應該框限學生學習的範疇,大學應該讓學生倘佯在無邊界的學海中,依興趣自由組合所需課程,適性學習。
跨領域學習已成為各大學的教育趨勢,然而跨領域是一種態度:一種願意跟別的專業領域對話的態度,願意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事情的態度,同時有能力聽得懂別人在講甚麼的能力。跨領域學習,並不是要學生漫無目標地到處修課,因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學會多領域的專業知識。跨領域學習是要鼓勵學生勇敢地跨出自己的專業去探索、冒險,學會與不同系的人一同完成一件作品或一項挑戰。然而,要形成一個跨領域學習的校園氛圍,首先要改變的是老師,因為教師常常在無意間流露出專業本位的思維、學系本位的思維。
通識教師通常是一群不安於自身專業框限的熱血教師,他們樂於跟不同領域的教師合作對話;通識課程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場域、冒險的空間來進行不同專業的跨域整合,這是大學推動跨領域學習、科際整合最好的平台。大學必須鬆綁學生修課的限制,鼓勵學生跨系選課。然而,如果教師缺乏跨領域的能力與態度,就不容易協助學生統整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與能力,而會淪為一種破碎零散的淺碟式學習。
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的執行過程中,凝聚了全國的通識熱血教師,將通識課程變成大學最精彩的課程、最營養的課程;同時帶領學生進行跨領域的對話學習,重新認識甚麼是學習、甚麼是公共性,學習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建構知識、培養能力。
本書是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中獲選為績優課程的成果分享,感謝這些績優課程教師的努力,讓我們得以在一個跨領域對話的校園氛圍中學習成長。
蔡傳暉
華梵大學教務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0896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7 x 23 x 1.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小時候感冒發燒最怕打針,而且打針之前,醫生還會在胳膊上做「皮試」,如果起了過敏反應,那就不能用青黴素了,會用其他抗生素替代。在中國,使用青黴素之前是一定要做「皮試」的,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常識。但有些中國人去歐美國家學習和生活的時候會發現,在大部分的歐美國家,注射青黴素之前是沒有「皮試」這一環節的。 ... 這種差異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我們調查了一些資料後,來對這個問題做一個簡單說明。 我們知道的青黴素過敏,其實並不是人體對青黴素本身過敏,而是在青黴素製造和儲存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雜質,叫做青黴噻唑分子,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就成了一種很強的過敏原,會導致人體產生過敏反應。 ... 換句話說,青黴素的純度越高,含有的雜質就會越少。在中國和歐美國家使用的青黴素的純度上是有差別的,這直接體現在青黴素的價格上。目前中國使用的青黴素單支的價格在6元左右,而歐美國家的青黴素單價則為30-40元,越純的青黴素,其價格自然就越高。在中國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上,青黴素的價格一定要讓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接受。 所以我們選擇了降低青黴素的純度,來得到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價位。做皮試也就成了目前最安全的辦法。歐美國家由於使用的青黴素純度較高,做皮試反而價值不大了,所以歐美國家一般都取消了皮試。 ... 在歐美國家,有青黴素過敏史的人群在就醫的時候就會被特殊照顧,在使用藥物的時候嚴格把控。但這也需要付出很高的醫療成本。在中國由於醫療條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人口又這麼多,所以需要用青黴素的時候就做皮試,是一種最簡單,最經濟的策略。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nEnGBDm.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6287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梧棲微凌亂髮型推薦染髮店一中商圈推薦短髮帶來的新鮮感學生染髮推薦髮廊綠園道附近剪壞頭髮修復推薦染髮髮廊台中彎度瀏海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潭子雙色全染推薦染髮店 大雅耳下三公分修剪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水波紋燙台中燙髮推薦台灣大道附近髮根不好剪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烏日好感度最高色系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Dcard燙髮推薦石岡法式劉海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潭子短髮帶來的新鮮感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燙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龍井剪髮推薦推薦染髮店 大雅韓系厚瀏海推薦髮廊 台中染髮推薦ptt